陶 朱 公 范 蠡 的 生 命 故 事

范蠡(約西元前520年-前446年),字少伯,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

回首范蠡的人生,會發現他不只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和慈善家。

在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爭霸,越王勾踐戰敗,經范蠡輔佐,臥薪嘗膽20年後,一舉擊敗吳國;

功成名就的范蠡,看盡官場百態,明白難在勾踐之下久居,於是帶著愛妻西施離開越國,開始經商。

泛舟到齊國經商的范蠡,改名為鴟夷子皮,開始耕作經商,沒多少年就名聲大噪,成為當時首富!齊王聽聞他的事蹟後,請他回國都臨淄主持政務,3年後他急流湧退,散盡家財,施善給里鄰和老鄉,再度移居。

范蠡這次選擇移居至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在「天下之中」經商有道,積資又成巨富,自號為陶朱公。

陶朱公一生經歷三聚三散,他為人謙遜有禮,懂得明則保生,平日樂善好施,為世人稱道,

故被尊奉為當世之財神、商聖,並被道教尊為商業財神及文財神。

陶朱公范蠡著有「養魚經」、「兵法」等,並傳有「理財十二則」、「經商十八法」,

被後世奉為商道致富之圭臬!

范 蠡 真 人 寶 誥

緬 懷 陶 朱 公

真理大學宗教所教授 張家麟

一談到財神,大部分會想到〈有土斯有財〉的土地公!

衪是台灣漢人最喜歡的神祇,以祂為主神廟宇,登記有案者有1373座,在諸主神中排名第一!過年期間,鄉民網路票選,以南投竹山紫南宫最紅。

至於說到范蠡(BC536-BC448),則被民眾尊為陶朱公,兩岸百姓封祂為〈商聖〉,祂也進入華人崇拜的財神之列!

但是,大陸為祂立廟者卻屈指可數;反觀台灣,只能在日月潭文武廟、北海財神廟,看見祂的是蹤跡。且僅列為配祀,似乎委屈了祂是歷史上第一位〈為而不有〉、〈功而不居〉的大儒,及經營之神的名聲。

其他的財神,在本地以關帝較為著名,約有700間以祂為名的主神廟宇。然而,關帝神格複雜且多元,商人認定祂以〈仁義禮智信〉傳世。而〈信守承諾〉為生意人的基本法則;外加祂發明記帳,乃被後世子孫當作財神膜拜。

其次,為武財神趙公明;第三為文財神比干,或文、武財神並祀,或五路財神。無論是趙公明、比干,或是東西南北路的〈招財〉、〈進寶〉、〈利市〉、〈納珍〉等財神。祂們出自《封神榜》,屬小說筆記中〈神話類〉的財神。

而在這類財神,合計約有20餘間主祀神廟;又以武財神最夯,北港武德宮名聲最著。其中,趙玄壇〈無眼〉、比干〈無心〉,象徵作商人面對顧客,能〈童叟無欺〉及〈斗秤公平〉的對待!

至於,道教創造的財神,以天官大帝及財帛星君為主。前者,以天官、地官、水官大帝並列,常配祀於凌霄寶殿,奉為主神供奉僅有10餘間廟宇。後者,常用唐三彩置於廟宇西施脊上,与壽星、送子星呈現,當作裝飾品;偶爾見之於店家神龕中。

文人、史家观察陶朱公,認為他具有〈道家商人〉的氣質。現代學者王振川的考證,則歸因於從學於老子之故!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最早讚美祂:〈范蠡三遷,皆有榮名〉。說的是,他從楚國到越國,立下功名;再從越到齊,官拜相國治齊、致富,再散盡家財;最後,三遷吳地,隱居於太湖之畔。

唐李太白則為詩:〈行樂爭晝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黄犬空嘆息。绿珠成衅雠。何如鸱夷子。散髮棹扁舟〉。稱誦祂功成身退,境界勝過功成身不退,惹來殺身之禍的韓信、文種及寵愛綠珠的石崇。

到了宋朝大儒蘇軾,寫下對比式的感慨:〈誰將射御教吳兒,長笑申公為夏姬。卻遣姑蘇有麋鹿,更憐夫子得西施〉。比較楚縣令申公与楚范蠡,一個為了一代佳人夏姬,而叛楚歸吳;另一位行徑相反,他忠於越王,用〈美人計〉派遣曠世美人西施,迷惑吳王夫差,使之流連忘返於姑蘇台,疏於國政。

世人乃總結讚譽祂為兵聖、情聖、商聖。具有:〈忠以為國;智以復興;兵以成霸;明以保身;商以致富〉多元的特性。在歷代賢臣明相中,功高震主大多没有好下場,唯有他与張良公有此智慧、遠見及〈視功名如蔽履〉,〈看富貴如浮雲〉的格局。

雖然祂在歷史享負盛名,是文人墨客筆下譽美的〈隱士〉;但在諸多財神中,卻不是信仰人口最多的一位!不僅如此,鮮少人知道衪被朝廷拱在〈武成王〉神殿,列為陪祀或配祀。

由於鴟夷子皮在2千5百多年前,以其睿智助越王勾踐〈卧薪嚐膽〉,忍辱負重23年〈生聚教訓〉,終於打敗吳國夫差,稱霸中原。在越王論功行賞之際,他選擇功成身退。頗有老子《道德經》中道法自然,天地孕育養眾民,〈養而弗恃〉、〈功而弗居〉的道家品味。

然而,唐朝以來歷代皇帝,則是根據儒教《禮記》:〈法施於民,能防外患、能消大災、忠勤於事、以勞定國〉五項原則,勅封、肯定祂。范蠡乃正式進入國家祀典。

祂能成為武成王神殿的陪示祀或配祀,首先得歸功於唐玄宗。他創設文宣王、武成王兩神殿,分別正祀孔子、陪祀其弟子72賢;及供奉姜太公,配祀周、秦、漢等朝代的10名將相。

歷經宋、元、明、清,形成官祀文廟、武廟,一年春、秋兩祭典的模式。至民國肇建,中共建政,則出現變化。兩岸各自發展,殊途同歸,卻又出現官祀孔子。至於,武廟系統,台灣由民祀主導,大陸仍由官方主持。

遙想唐明皇的用意,目的在於豎立〈典範〉,供當代及後世子孫學習、憑弔、膜拜,藉此鞏固社稷江山。然而此時,在武成王神殿的配祀或陪祀神主牌位,並未見到范蠡。

及其子唐肅宗繼位,他看見文宣王有陪祀,武成王則無。為了平衡文、武兩殿,乃增列64名歷代名將,分列於左、右兩廂,陪祀武成王。此時,陶朱公仍然未能入祀。

直到陶朱公身後1400餘年,唐德宗始對范蠡封神。祂於783年,終獲得皇帝青睞,將之列入武成王神殿64名陪祀將軍之一。此後,祂乃得以永享官方香火,成為正祀神明。

時序進入到宋徽宗1123年,衪再次被拔擢、晉升到正殿10名的配祀神之一;与張良、管仲等賢相並列。此時,往左看看關羽將軍,祂還只是東廂排名16的陪祀神而已。

由此看來,民間信仰視陶朱公爲財神;但是,我們似乎不應忘記,從唐、宋以來,官方則視祂是〈武成王〉神殿的配祀,及〈功成身退〉的典範!

 陶 朱 公 范 蠡 的 相 遇

第一次相遇

金橋搭肩奇景

2013/10/23 下午5點57分

范水旺先生與同行夥伴一群人來到范盠的墓園,

請安徽省渦陽老子故里的天靜宮蘇理浩道長拍照,

照片中從范盠的墓地中央出現「金橋搭肩」的神奇意象!

第二次相遇

白色靈光罩頂

2016/12/4 下午3點

范水旺先生參加「老子天靜宮揭牌活動」,

回程的路上到墓上祭拜范盠,

蕭友信道長主持祭拜儀式的過程中告知已領受到范盠真人的靈符信息時,

一群人周圍突然壟罩在白色光芒之中,

據此推測該處是范盠真人登仙之處。